--徐矿集团总医院收治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纪实
5月29日中午1点整,第一辆闪烁着警示灯的救护车呼啸着驶入徐矿总院,车子的综合病房大楼前停稳后,随着指挥员一声“快”的命令,警务人员立即打开车门,将伤员转移到救护推车上,然后由4部专用电梯直接送达位于11层的爱心病区。20多分钟时间内,32位伤员全部被送往各自的爱心病房。
最能描述徐矿总院接收伤员情景的词汇是紧张、忙碌、有序。
紧张,时间就是生命;
忙碌,要做的事情太;
有序,各负其责,忙而不乱。
徐矿总院是全市担当接收救治四川地震灾害中130位重伤员重任的唯一一家企业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设有江苏省煤矿创伤急救研究所等多个医疗科研机构。医院本部现开放病床1002张, 1078员工中拥有临床高级技术职称146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施完备,人才梯队合理,管理手段科学,工作流程规范严谨,住院环境优雅舒适,尤其具有长期处理煤矿工人复合性创伤和骨科救治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
安排到徐矿总院的32位伤员全部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转出,其中,男性伤员14位,女性伤员18位;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12岁;70岁以上的就有8位。他们大多是因外伤引起的骨折,不少人已经出现合并感染或其它症状,伤情较重,需要长期接受住院治疗、护理和康复。
徐矿总院在5月26日中午接到救治地震伤员的任务后,院长杜庆国、院党委书记鹿德智为组长的医疗救治领导小组,要求全院职工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灾区的伤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力做好伤员的救治工作。由4名业务副院长及骨科、心胸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病区科主任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安排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护士、最好的病房、最好的设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院长杜庆国坚定地说:“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完成这次任务,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保证伤员入住矿总院后零死亡。”
院党委书记鹿德智坚定地说:“采取各种措施,想尽一切办法,为伤员营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让伤员有回到家的感觉。”
经过精心布置,“爱心病区”、“四川伤员绿色通道”温馨标识牌,在电梯旁、走廊上、房门口、窗口边处处可见,爱心病区的医护人员和护工及志愿者都佩带着绿丝带标志,为伤员在矿总院打造了一条安全顺畅的生命通道。32位伤员中有13位没有亲属陪同,当天就有50多人主动报名,要求担任志愿者,为伤员做好生活服务工作。
陪同伤员一起来徐的广东籍志愿者梁华光心情非常激动地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为四川地震灾区伤员提供的服务非常周到,医护人员非常热情,责任心也非常强。作为志愿者,我很感动,有这么好的医院为伤员治疗,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一定能得到全面康复,伤员在这里我也很放心了!”
入院32位伤员中以老年人居多,年龄最大的姚素芳老人97岁。徐矿总院的医护人员对他们的治疗格外细致入微。爱心病区主任闫长明说:“伤员我们对骨折伤员做了全面复查,对有合并症的伤员做了重点检查,发现有5例合并有重度肺部感染者,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血气胸,2例合并霉菌感染,3例进入ICU重症监护室,5例上了病区心电监护仪。目前伤员总体情况不错。”徐矿总院医疗专家组对当日查房情况进行伤情通报,集体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不影响伤员的休息,徐矿总院在病区门口设立了咨询服务台,还在电梯旁边放置一块提示牌,提醒广大爱心市民最好选择下午探视而且探望时间不宜过长。
在爱心病区,人们明显感到爱心在接力、亲情在传递的浓厚氛围,看到最多的就是微笑,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每个伤员的床头上都摆放着一束香味扑鼻的鲜花、一封情深义长的慰问信和一张精致美丽的祝福卡。:“爱心大后方,有爱就有家”。所有的提示牌、祝福语、鼓励牌,乃至横幅和大型欢迎牌上的文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避免出现“灾区”、“地震伤员”等字样,以免给伤员造成心理上的重复创伤。每间爱心病房配置了新的彩电,为伤员购买了日常洗漱用品、安装了免费长途电话。对每位伤员都专门安排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心理疏导师进行多对一的服务。
爱心病区36号病床男伤员张桂林今年53岁,地震发生后,他由于躲避不及,被倒塌的房屋砸伤,导致患上挤压综合症和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护士们帮他换好衣服,安慰他先好好休息,他对护士说:“我几天都没有洗头发了,头皮很痒,你们能帮帮我吗?”护士立即就答应下来。两名护士小心翼翼把他挪到床边,在他脖下垫好塑料布,一名护士轻轻地把水浇在他头上,给他抹上洗发水,然后用双手慢慢揉,就像专业洗发师一样。洗好头发后,张桂林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他说:“今天晚上可以好好睡个觉了。”
87岁的周文英老人至今也没能跟亲人联系上,年轻的护士谢雯俯身在她耳边说:“婆婆,我会把您当成我的亲人一样看护的,我就是您的亲孙女。”一脸愁容的老人听后,满脸皱纹顿时舒展开来。
乐大华和吴传伦这对患难夫妻同时被安排进了矿总院,院里特地为他们安置了“夫妻病房”,让这对不幸遭遇了地震灾害的同林鸟在徐矿总院享受到人间的温暖.
12岁的小刘琴告诉大家:“这里真的非常好,什么都是干干净净的,大家都很关心我,就像在家里一样。”
同样是12岁的王佳躺在病床上一点也不闲着,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吃块饼。地震发生时,他在石板和瓦砾下埋了7个多小时后被救了出来。因为右腿内踝受伤,他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王佳向护士撒娇:“在医院里躺着太无聊了,你推我出去耍哈儿嘛。”这时,他的床位医师霍维玲主任进来看望,亲切地摸摸王佳的头说:“等你腿好了,我带着你把徐州逛个遍。现在听话啊,咱开始换药了。”王佳很听话不乱动了。
霍主任拿着镊子轻轻地揭开王佳伤口上的纱布,熟练地消毒、清理。在整个换药过程中,小王佳稍有皱眉撇嘴的小动作,只要霍主任竖起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地“嘘”一下,他就马上安静下来。
霍主任说:“王佳刚来的时候就是我给做的检查,当时他的情绪很低落,毕竟刚刚经历了那么大的灾难。等到换药时,王佳不让别人换,就是要我做,说是信任我。第一次换药的时候可麻烦了,还没碰他呢,就开始扭来扭去,还哇哇叫疼。我就告诉他,如果不换药,伤口就不能长好,他就很配合了。我和这孩子确实还是很投缘的”。
有人问王佳:“等你腿好了,你和你妈妈就回四川了,你会不会想干爹啊?”王佳回答说:“等我腿好了,我就留在徐州,我妈妈自己回四川吧。”王佳的妈妈说:“一来到矿总院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医生护士们还自己花钱给我们买牛奶、买水果。家里人听到我们在这里很好也都放下心来了。”
为了让伤员吃好喝好保持足够的营养,徐矿总院做了具体细致的安排,根据事前对伤员征求的意见,几次召开伙食专题会议,及时调整每日食谱。几位年龄较大的伤员都想吃些软的面食,厨房专门为他们做。
正是午餐时间。爱心病区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护理员俯在87岁的藏族老人周文英耳边说:“婆婆,吃午饭了,今天是您最喜欢吃的煮面条!”老人听说是面条,开心地笑起来。面条已经晾到温热了,正好适合老年人的口感。护理员轻轻摇高了床头,一口一口地喂给她吃。
老人胃口不错,边吃边说:“这个面条味道好,要好多钱吗?” 医务人员笑着告诉她:“放心地吃吧,不要你们的钱。在自己家里吃饭,哪还有要钱的。”
周文英老人说:“家里没得人哟。”
医务人员亲切地拉起老人的手:“哪个说的,我不是你的亲人啊!我就是你的孙女。”然后又指着其他的工作人员说:“他们都是你的亲人!就像你的孙孙儿。有什么要求,你都可以直接跟他们说。”
邻床的姚素芳老人插话进来:“你要好好吃饭哦。等几天伤养好啰,我们一起坐飞机回去!” 护理人员看到再过两月就满98岁的姚素芳老人正靠着枕头喝牛奶,就笑着用四川话说:“婆婆,我又来了,有我吃的没有?”
老人很幽默地说:“今天你来晚了嘛,没得了,我都吃光啰。”
杜院长说:“这些伤员好多天都没有吃到可口的食物了。我们满足他们在饮食上的需要,不只是单纯的营养改善。必要的营养保证,是治疗的需要,是伤口愈合的需要,是康复的需要。
6月1日这天,徐矿总院全体领导和部分医护人员,陪同灾区伤员中的4个儿童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儿童节。病房橙色的窗帘上悬挂着由许多粉色汽球组成的一个大大的“心“字,“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缓缓地回旋在温馨的氛围里。灯光熄灭的时候,一只大大的“心”形蛋糕上的蜡烛燃起,院领导给孩子们带来了鲜花和蛋糕,还为他们带来了书包、故事书、衣服和玩具等。在蜡烛吹灭之前,孩子们都默默地许下了心愿。我们不必询问他们都许下了什么愿望,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大灾之后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一定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记忆。
四川大地震的伤员们在这里感受到徐矿集团的沁人脾肺的温暖和高大博大的胸怀。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